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口試委員使用手冊


先前寫過指導教授使用手冊,在本學期歷經八場論文口試(其中遭遇了幾種奇怪現象)之後,我決定也來寫個口試委員使用手冊,以供舊雨新知參考。

1. 請在口試前兩週(最晚十天前)把口試本寄給口試委員,這是基本的尊重。雖然口試委員未必會在這兩個禮拜當中每天都拜讀你的大作,但是讓口試委員得以在自己的空檔中安排時間充分閱讀,才能給你的論文最適切的建議。想像一下口譯員在最後一刻才拿到講者的講稿或簡報檔,或是譯者在晚上十一點接到客戶寄來要翻譯的文件說明天早上九點要,那種kimochi有多差?是不是感覺很不被尊重?你以為一個禮拜很夠了,就好像客戶以為你只消看個幾眼就可以產出翻譯成果一樣,一樣的不尊重專業。

2. 所謂的論文口試,本質上就是一場考試。所謂的口試本,就是論文口試時口試委員據以口考的定本。請不要把口試本寄給口試委員之後,又寄修改後的新版電子檔給口試委員。如果是一般的考試,你能想像學生在交出答案卷之後,又三番兩次修改答案或繳交新版的答案卷嗎?這樣是要老師隨時等著批改新版本嗎?而且紙本才是正道啊,一本碩士論文那麼多頁,請不要殘害口試委員的眼睛好嗎?

3. 請不要在畢業年限最後一學期的最後一週才跟口試委員說:老師你可不可以擔任我的口試委員。如果不給你過,你就要跟碩士學位說再見了。這樣壓力很大你知道嗎?這種拖到最後一刻不得不答應你不然你的學位就沒了的壓力,沒有一個口試委員樂意去承受。萬一論文又寫得不好(通常趕著寫完的結果都不太好),口試委員的感覺就好像被綁架一樣,能說不給過嗎?

4. 請不必準備中元普渡那種規格的供品給口試委員,簡單的茶水點心即可,不需要山珍海味,更不需要伴手禮,這些都好像煙霧彈,彷彿要掩護或遮蓋論文沒寫好的事實。再以口譯來比喻,講者口齒思路是否清楚,條理邏輯是否分明,能不能讓我好做事做完早點回家,才是口譯員最在乎的,至於會議點心夠不夠「澎派」,完全不是重點。只要把論文寫好,最起碼格式要正確,錯字要避免,該有的章節要有,節省口試委員的時間,保護口試委員的視力,這樣口試委員就非常開心非常高興了。

每個口試委員也都希望你能順利畢業,如果能遵守本使用手冊的上述要點,相信你一定能開心口試,順利畢業!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陪伴兒子

這幾年因為投入新職場,忙於工作,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較少。一方面孩子也比較大了,尤其是葛格,升上國中之後,比較不會像底迪一樣撒嬌了,所以我總以為孩子已經很獨立,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獨力完成。



在暑假之前,為了葛格的成績,我和他起了好幾次的爭執,我認為他不夠認真,懶得用我教他的方法切實複習功課,所以成績才會退步。正值青春反叛期的葛格,爭執時態度也欠佳,又增加更多衝突點,這種母子之間的大吵小吵上演了好幾次。



於是,趁暑假比較有空,我決定就陪公子讀書,監督他按照我教的方法準備每日的小考。一開始他不太願意,但後來發現這樣複習果然有其效果,便漸漸每天都要我陪他複習了。其實現在國中的課程內容我很多都不會,除了英文和國文以外,我幾乎都沒辦法教,只能坐在他旁邊,用白紙遮住他先前寫過的評量題目的答案,要他一題一題回答或演算在白紙上,做完每一題,我就把遮住的白紙移開,看答案對不對。就只是這樣而已,葛格的成績有了進步,我們的親子關係也改善不少。



可見孩子還是需要父母花時間陪伴,即使他已經長到172公分,不會再像底迪那樣給媽媽又親又抱的,但是他的心裡還是需要一些專屬我和他的親密時光。這是我今年暑假學到的一課。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說再見太難

今天去參加了謝師宴,學生們找了間很雅致的餐廳,準備了很用心的禮物,包裝紙上細心地貼上了我的名字,每個字母都是一份愛。禮物是一個相框,相框裡是我們的合照。另外,每個人在卡片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話語,一字一句都是滿滿的回憶。


 


第一次,這是我第一次感到鼻酸的謝師宴。大概是因為這次我也是要離去的人吧。

要離開F大,心裡真是千萬個捨不得。但人生的一波波浪潮,有時候就是會把我帶到始料所未及的方向。


 



上最後一堂課那天,我刻意在講解時加了很多笑料,很怕觸動感傷模式。今晚用餐時,看到幾個這陣子沒見到的學生,感覺好像很久沒見了,其實也不過幾個禮拜,而今天過後,要再相聚的機會就更少了。我不會再每天出現在那間研究室,不能再隨時聽到學生吱吱喳喳的笑鬧聲,也不能再隨時看到學生經過走廊的身影,一種深深的寂寞感湧上心頭。


 


還未離去,但我的心已經開始想念了。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不怕改變

今天看了一篇部落格文章,題目是為什麼要做爛橡皮擦,看完之後頗有所感。


 


回顧我的人生,我一直都在追求改變,師專畢業大家都去念暑期的大學學分班,我卻去考插班,去念T大外文系。大學畢業後沒幾年,我去考公費獎助學金,跑到波士頓念兒童文學研究所。回台灣之後沒幾年,我去考國民教育研究所的四十學分班,唸完了,又去讀F大翻譯所。拿到碩士學位後兩年,又去讀N大翻譯所博士班。一路上我似乎總是不肯安於現狀。


 


這十幾年來,如果我安於現狀,我就走不到現在的位置。我知道改變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包括金錢上及時間上的成本。如果當初我捨不得放棄金錢收入,沒有留職停薪去讀F大,我就不可能全心全意鍛鍊我的翻譯能力,現在也不會有能力成為專業譯者;再者,如果我不捨得留職停薪完成我的博士論文,我也不會成為全所第一個畢業的博士,順利在畢業後進入高教職場。 同樣的,如果我捨不得放棄優渥的公教月退制度,我就不敢離開公立小學也不敢進入私立大學任教,那麼我今天也不會有機會到公立大學,重回公立體系。


 


除了金錢上要捨得之外,時間的付出也是一樣。當別人在郊遊爬山、親友聚餐、看電影、唱KTV的時候,我捨得放棄這些快樂的享受,然後去讀書、翻譯書、寫論文、參加各種研討會工作坊,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沒有人強迫我,這些都是我喜歡做而且甘願做的事,就像有人會去練三鐵、登百岳一樣,這是一種不斷想超越自己的追求,儘管過程非常艱辛,但是達到目標的那種成就感,卻足以讓人願意繼續下一波的衝刺。


 


改變是需要勇氣的,有勇氣失去金錢與時間,也要有勇氣承擔風險。萬一最糟的情況發生,而那個最糟的情況並不是太糟,只不過可能沒辦法再過得像現在那麼好,那麼我還是願意去試一試。安於現狀很容易,走出舒適圈很難,但我的目標是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擴大自己的舒適圈,這樣未來才有可能達到無處不舒適的境界。握住手中擁有的很容易,要放開很難,但如果不放開,就不可能再去抓住新的東西。人生其實並不長,小時候活在大人的期望中,長大之後應該要為自己而活,到了中年更應該要放膽去試,否則人只會愈來愈保守,愈來愈追求安全,許多夢想,也就愈來愈不可能實現。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驪歌時節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接近畢業的時節,校園裡開始出現穿著學士服拍照留念的準畢業生。研究所的學生大多結束課程後就各奔東西,各人完成論文的時間不一定,說不準何時畢業,所以通常也沒有拍照的興致。


 


今年我的感覺特別不一樣,大概是因為今年我自己也將踏出這個校園,到另一個學校任教。雖然還是會回來兼課,但是從此不再是每日在F大度過晨昏,這種感覺還是頗有一些離愁。


 


今天是研二同學上我最後一堂的筆譯課,看著他們從剛入學時的青澀,到現在的自信開朗,改他們作業的時候,更是深刻感受到他們的成長與進步。這時的我真的為他們也為我自己感到驕傲。


 


一早我便告訴自己,今天上課要搞笑一點,不然我很怕大家在拍照留念的時候,一旦觸動離別模式,大家會開始感傷起來。所以我一如往常談笑風生,甚至比平時更給力,大家也就在歡笑中度過這兩年來的最後一堂一般筆譯英譯中。


 


說起來我在F大也教了五、六年了,對這個所感情投入特別深,接下來的日子,要面對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心裡自然非常忐忑,這種心情,大概跟每個要離開校園的畢業生差不多吧。


 


在這樣的離別時刻,我不願唱驪歌,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所幸我並未真正遠離,我還是會一本初衷,一點一滴用我那密密麻麻的批改標記,把所上的每一屆學子從生手變成高手。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妳的人生

跟很多朋友相較之下,我在養育及教育孩子方面,從來都不像他們那麼投入。有時候我常常在想,像我這樣的媽媽,在台灣或亞洲社會應該是滿異類的吧。


 





我所謂的投入,指的是接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課或是每天親力親為陪伴孩子做每一樣功課,假日還要帶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營隊,寒暑假也是陪伴孩子上山下海排滿各種行程。



 


不可否認,這樣的童年對孩子而言,當然一定會頗有收穫,但是媽媽自己呢?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很多人當了媽媽之後,自己的人生就不見了?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我已經有過童年,我不需要再過一次童年,我現在要過的是我的中年。我想跟朋友去音樂餐廳喝長島冰茶聽爵士樂,我想跟老公去看午夜場的電影,我想自己到歐洲自助旅行,我想自己靜靜地喝著拿鐵,看一本關於中國現代史的書,我想在截止日期來臨之前,專心寫完一篇鏗鏘有力的論文。這些想望我都在生活中實現了,我很滿意我的中年生活。



 


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只要他們能在規定時間內把事情做到盡責用心的程度,我覺得就夠了。自己安排讀書進度,自己寫評量,寫完自己對答案自己批改,有不懂的再來問爸媽。寒暑假也是一樣,除了做完我規定的幾個事項之外,其他時間他們就自己安排,可能是看漫畫,可能是睡午覺,也可能是去打籃球,或者是打半小時的電玩。


 





但是我愛孩子的程度絕對不亞於任何父母,我和孩子也有親密的互動時間,或許是在車上聊天講笑話,或許是在客廳一起看第八百遍的周星馳電影,又或許是睡前躺在大床上聊心事。我們也會一起去旅行,一起去吃大餐,一起坐在書房裡各讀各的書。因此,孩子並沒有因為我過我的中年生活而覺得我不關心他們,而且他們在學業品行各方面的表現也都不錯,最重要的是,他們滿獨立的,而且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獨力完成很多事。


 





我真的覺得,父母不要因為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不要什麼都以孩子為依歸。出去吃飯讓孩子決定吃什麼,出去旅遊挑孩子喜歡去的點,在家看電視讓孩子掌控遙控器的選擇權,在車上聽孩子喜歡的音樂,這樣的養育與教育,無法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請偶爾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想想妳自己沒當媽的時候喜歡做什麼休閒活動,喜歡聽什麼音樂,喜歡吃什麼東西。把自己的人生找回來吧,因為妳值得。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不重視專業

台灣有很多人不重視專業,電視上的名嘴和網路上的鄉民一大堆,不管是核能電廠要不要蓋,還是賞螢活動會不會影響生態,好像什麼話題誰都能來說個幾句,但是真正對問題有深入了解及研究的人並不多,大放厥詞的倒是不少。這種輕視專業的毛病,也許你我都曾犯過。



以前在國小教書的時候,很多家長並不重視老師的教育專業,可能覺得國小教材那麼簡單,誰都可以教吧,因此有些家長常以非專業的身分想要指導專業,尤其是看了一些親子教育叢書或雜誌的家長,或者是留過學喝過洋墨水的家長,特別喜歡表現出他比你更懂教育的樣子。但事實上老師才是在教學第一現場的人,老師教過的孩子那麼多,累積的經驗那麼多,絕對遠比眼中只看見自己寶貝兒女的家長要更懂得處理教學現場的問題。



多年來作為譯者,我也曾遇到或常聽說譯者的專業不被重視的情形。好像大家覺得翻譯不就是把英文翻成中文,譯者應該好像翻譯機一樣,一眼看到英文原文,就可以流利地說出中文譯文。許多客戶有了這種錯誤的期待,就會希望今天把原文檔案給你,明天你就可以把譯文交給他,完全不管原文的長度或難度或有許多背景知識需要譯者去查找研究。完成後的譯文,有些自覺英文程度不錯的上司或客戶也很輕易地大改特改,完全不跟譯者討論,有時候最後成品就會變得不忍卒讀。



我們自己有時候是否也會這樣?在談及別人的專業時,好像總是把人家的專業視為很簡單的東西。比如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醫生最好賺了,病人進去診間,醫生問不到幾句話,沒幾分鐘的時間就好幾百塊甚至幾千塊進帳。殊不知,要培養出能夠判斷病情且正確給予治療的能力,醫師付出了多少青春歲月的努力,並不是隨便路上像你我這樣的大叔大嬸有能耐做到的,這就是專業,而我們就是需要付出代價,包括金錢與尊重。



所以,不要再說,這不過幾百字的論文摘要,翻成英文應該很簡單吧,稿費怎麼要這麼貴(因為字數少並不代表內容簡單)。不要再說,那個人到國外留學過,所以他可以來做口譯(因為到國外留學不代表英文好,英文好不代表中文好,英文好中文也好不代表會口譯)。不要再說,小學英文那麼簡單,我來教都會比那個老師教得好(因為會說不等於會教,就像台灣隨便一個路人都會說中文,並不代表他就有能力去教外國人中文)。每個工作都是一項專業,就算是賣陽春麵的小吃攤,也絕對不只是把麵煮熟的工作而已。